最近,东大的一组研究人员在全固体电池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他们成功地可视化了电池正极内部的反应分布,这对理解电池容量下降的原因至关重要。
简单来说,他们发现了电池正极内部的离子传导路径非常复杂,导致反应不均匀,这会影响电池的性能。
利用大型放射光设施,他们拍摄了充放电反应中的元素变化和分布。
结果显示,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,电解质侧的反应很快,但集电体侧的反应却滞后。
尤其是在快速充电时,集电体侧的反应受到明显抑制,导致锂化硫黄在充电后残留在集电体侧。
这会实质性地减少电池的容量。
研究人员计算了正极复合材料的离子传导度,发现充电时的传导度只有放电时的三分之一。
过去,人们认为硫本身难以导通锂离子和电子,但这次的研究发现,正极复合材料的传导路径复杂且效率低下。
这一发现可以为材料设计提供参考,有望推动全固体电池的开发进程。
这对新能源领域来说是个好消息!
 原文链接:https://ribenzhan.com/toutiao/keji/18891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
                
評論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