🎨 泪洒故土:中国画家笔下的战后归乡之路!
作者:mikewon |
发布日期: |
1
点击 AI 分析,获得文章的公正性与信息倾向总结。
这是一幅长20米、高3米的巨型画作,名为“一九四六”,作者是中国画家王希奇。
画作描绘了1946年日本战败后,中国东北地区(旧满洲)的人们涌向港口,登上船只返回日本的场景。
1946年,福岡市的博多港迎来了大约139万从中国撤离的日本人。
王希奇表示,他将这些人画下来并带到福冈,感觉就像把他们带回了家乡一样,感到非常高兴。
这幅画作基于当时的照片和资料,历时五年才完成。
画的中央,一位头发被剃短的少女抱着装有骨灰的箱子,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们逃离苏联军队的残酷场景。
王希奇来自中国辽宁省,他从小听祖父讲述日本人撤离时的故事,深受感动。
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对受害者的同情,他创作了这幅画作。
在福冈亚洲美术馆的展览中,除了这幅巨型画作外,还有其他20多件作品,包括旧满洲国建筑的绘画作品。
展览将持续至11日,门票1000日元。
这是一幅长20米、高3米的巨型画作,名为“一九四六”,作者是中国画家王希奇。
画作描绘了1946年日本战败后,中国东北地区(旧满洲)的人们涌向港口,登上船只返回日本的场景。
1946年,福岡市的博多港迎来了大约139万从中国撤离的日本人。
王希奇表示,他将这些人画下来并带到福冈,感觉就像把他们带回了家乡一样,感到非常高兴。
这幅画作基于当时的照片和资料,历时五年才完成。
画的中央,一位头发被剃短的少女抱着装有骨灰的箱子,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们逃离苏联军队的残酷场景。
王希奇来自中国辽宁省,他从小听祖父讲述日本人撤离时的故事,深受感动。
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对受害者的同情,他创作了这幅画作。
在福冈亚洲美术馆的展览中,除了这幅巨型画作外,还有其他20多件作品,包括旧满洲国建筑的绘画作品。
展览将持续至11日,门票1000日元。
評論0